八十年心路到对坞(2)-乡土婺源-婺源自助游
您当前位置:婺源自助游 >> 婺源故事 >> 乡土婺源 >> 浏览文章

八十年心路到对坞(2)

八十年心路到对坞(2)20124875750913

作者:汪发林2018-01-28 20:28:59 文章被浏览: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直到2018年1月12日,在宗亲汪日生族叔的热情帮助下,我终于踏上了去甲路对坞的寻根之旅。

  我去对坞时,正值三九隆冬。清晨,山野寒霜如雪,枯草一片洁白,我则有意踏着石阶,下到金潭溪边洗脸。溪水极冷,敷在脸上如针刺一般。宽阔的河面蒸腾着淡淡的雾霭,朦朦胧胧,倍添美感。

  白日近午,我从下对坞沿着溪边公路缓步走向上对坞。天光云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金潭河水中,对面的“对坞口”几户人家宛若置身画里。那水口真正迷人呢:铁桥和石桥交织,古石堰和古树林相融,那么清秀和苍郁!一泓溪水弯曲而来,绕着上对坞轻轻地流淌,波澜不惊。在河埠上浣衣洗菜的村妇,在我眼里有着无限的风情。阳光柔柔的抚在我身上,鸟鸣虫唱共奏着天籁的交响,如母亲的手,轻抚我的心灵。

  当年的汪氏宗祠“中和堂”,在文革时期改造为大队仓库,已经难寻昔日的风貌;但“随意”摆放在祠前空地上的七八个多边形旗杆墩和墩座,上面阴刻的“咸丰己未恩科举人”、“光绪丁酉科拔贡”等字样,则在默证着对坞历史上曾经的辉煌。

  我在上对坞的村巷里漫步。一座图案精美的砖雕门楼,几堵残存的古旧砖墙,几位无拘无束追跑着的小孩,还有抽着烟的老人,挎着篮的村妇……这一切,既让我感觉特别亲切,又让我在恍惚中感叹世事的沧桑巨变。我在想,我细碎的脚步中,会不会有某一步,与父亲八十年前的某个印迹,奇妙地重叠在一起?

  我登上村后的最高处,那是一栋褐红色的土坯民房,因为处于上对坞的“制高点”,因而显得特别亮眼。屋主是位六十多岁的男人,正把手里的砍柴刀磨得油光锃亮。我主动上前去与他搭讪,然后边抽烟,边听他讲祠堂的故事,还有大水的故事。站这个位置,正好眺望上对坞全景,鳞次栉比的屋舍尽收眼底,对面起伏的山峰向我迎面奔涌而来,于是我的内心柔软到宁静。

听老辈人说,对坞最“发达”时曾是千烟之村,其繁华可想而知。随着太平天国运动,随着一百多年来的战乱和世变,今天沦落为一个普通的乡村,起码我是感慨万端。但是,文化基因的传承时隐时现,到达高峰后必是波谷,摔落谷底后再爬高峰,就像这三九后将迎来春暖花开。因为对坞的风物仍在,对坞的文脉长存,那些奔波在大江南北的对坞后裔,还有至今生活在对坞的村民,既是村落底蕴的实证,更是翻身雄起的寄望。

  仕村与对坞,两地相隔八十里;从1938年到2018年,时间流走了八十年。八十年前,我父亲去对坞参与修谱;八十年后,我去对坞寻访我的精神家园。我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从此以后,我可以在天地间昂首挺胸,傲然伟岸。




咨询手机:13767339526 订房咨询:13320135600 咨询 Q Q:228849649 邮箱:wydf1973@163.com
版权所有 © 2011-2012 婺源游 www.wuyuanyou.com 备案号:赣ICP备12004400号-1技术支持: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