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名人——婺源茶院九世孙朱熹传略-婺源岁月-婺源自助游
您当前位置:婺源自助游 >> 婺源故事 >> 婺源岁月 >> 浏览文章

婺源名人——婺源茶院九世孙朱熹传略

婺源名人——婺源茶院九世孙朱熹传略20127826465069

作者:未知2012-01-22 21:08:47 文章被浏览:文章来源:互联网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又号云谷老人、沧州遁叟,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婺源松岩里(今紫阳镇)人,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朱熹从小就很聪明,爱动脑子,对什么事情都喜欢问个为什么。 4岁时,父亲朱松指着天空对他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的上面是什么?”朱熹5岁入小学,8岁就能读懂《孝经》,还在书上题字自勉,说:“不这样,不是人。”有一次,他同一群儿童在沙洲上玩耍,别的孩子玩着各种游戏,惟独朱熹一个人坐在一旁,用手指在沙上画着《易经》中的八卦符号。朱熹10来岁就“厉志圣贤之学”,慨然奋发,日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无间断。14岁时,父亲去世,遵照父亲的遗嘱,受教于父亲好友刘子晕、刘勉之、胡宪三位道学家。19岁考取进士。绍兴十九年(1149年),少年得志的朱熹首次回婺源故里省亲祭祖。

   朱熹24岁任泉州同安县主薄。复兴整修校舍,募集学校藏书,完善学校各项设施及制度,访求名士请为学职,还亲自到县学讲圣贤修身自好、治理人民的学问。虽然已进入了仕途,但朱熹仍不忘读书。他认为自己20岁以前的学习只是广泛摄取,20岁以后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思量‘义理’,和融会贯通上。他为了搞通一个义理,常废寝忘食。他说:“有时思量义理未透,直是不能睡,甚至三四个夜晚穷究到明,彻夜闻杜鹃声o’嵌明青年时代的朱熹,就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朱熹正式拜李侗为师。李侗是程颐的再传弟子罗从彦的学生。为表诚意,朱熹步行几百里从崇安走到延平。李侗非常欣赏这个学生。朱熹通过李侗继承了程颐的客观唯心思想,又以程颐的学说为主,吸收了张载等各家之长,建立起集宋代理学(即道学)之大成的理学体系。它以理为最高范畴,故世称程朱理学。

   孝宗继位后,在广大军民强烈要求的压力下,起用抗战派张浚,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贬退了秦桧党人。于是朱熹上奏孝宗,提出三项建议,表达了他反和主战的态度。这一奏章使朱熹得幸被皇帝召见。在孝宗接见时连上奏章,劝皇帝不要动摇抗战的决心。孝宗有感朱熹的忠心,命其担任武学博士。

   隆兴二年(1164年),南宋朝廷还是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和议条约,朱熹感到回天无力,只好钻进他的书屋专心研究理学去了。他专事研究学问,编写了大量著作,并从事讲学活动,,生徒盈门。这期间,完成了《太极图说解》、《八朝名臣言行录》、《论语集录》、《孟子集注》等学术专著19部,开始建立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

   淳熙三年(1176年),47岁的朱熹第二次回婺源。朱熹遍走乡间山野祖墓地,一一祭祀,并撰写了《归新安祭墓文》,还在第四世祖朱维甫妻程氏墓四周植种了24株杉树。他将自己所著的《程氏遗书》、《程氏外书》、《经说》等书10卷,交县宰代赠县学,并撰写《婺源县学藏书阁记》,阐述书的重要作用。他告诉年青的学者,读书是为了增加知识,必须尽心致力,才能善其身齐其家,而及于乡,达之天下,传之后世。

   淳熙六年(1179年),50岁的朱熹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出任南康知军。时遇大旱,他上疏朝廷减免灾民的钱粮赋税,同时雇用饥民兴修长江石堤,一方面解决石堤失修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以工代赈”懈决了饥民的缺食问题。还奏请截留纲运、诱招外地米商来出粜,敦促灾区各县上等富户出赈粜米谷等办法,使当地30多万饥民平安度过了大灾。还在庐山唐代文人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白鹿洞书院”,亲自讲学,并制定了一整套学规。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把。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为学之序”;并以“言衷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为“修身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接物之要”。由此,白鹿洞书院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一年,朝廷下诏命地方监司和州官陈述民间疾苦上奏。朱熹根据实惰十分孺慨她写了一封长长的封事,他说:‘天下的事务没有比关怀百姓更重大的了,而关怀百姓的根本,在于君主要端正心术以建立法纪。”接着便揭露了军队糜烂和官吏腐败的各种弊端,说这些人“上则迷惑陛下的心志”,“对下则招集天下士大夫中贪图私利卑鄙无耻者”,并且说“莫大的灾祸,必然到来的忧患,已经近在早晚,而只有陛下一个人不知道。”孝宗看了大怒。幸亏吏部侍郎赵汝愚等再三说情,朱熹知军的位置保住了,但他自己却以有病为由请求做宫观官。宰相赵雄对孝宗说:“读书人喜欢出名,陛下越是讨厌他们,人家夸奖他的就越多,岂不是抬高了他们。不如依照他们的长处任用他们,他们逐渐担当了实际责任,能干不能干自然暴露出来了。”孝宗就任命朱熹为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

   这时浙东发生大饥荒,又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主持救灾。朱熹到职后,微服私访,调查时弊和贪官污吏的劣迹,弹劾惩处了盗窃官米的绍兴官吏密克勤、借灾抬高粮价的原县尉朱熙绩等贪官豪右。朱熹每天在自己管辖的境内巡访,只坐一辆车,不要手下人跟随,所到之处人们都来不及知道。州县的官吏畏惧他严明的风范,有的甚至引咎辞职而去,所辖地区很快变得法纪严明。凡丁钱、役法、酒类专卖等措施,有对百姓不便利的地方,都一一考察并加以改进。在救荒的同时,他对各种事情随时进行谋划,说一定要拿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办法。一些讲朱熹坏话的人,说他不善于处理政务,孝忠皇帝却赞扬说:“朱熹的政务倒是有可观的成绩。”

   朱熹巡察到台州,台州人纷纷控告知州唐仲友。朱熹查到唐仲友犯罪的事实,连上三封奏章,弹劾唐仲友“违法扰民、贪污淫虐、蓄养亡命,偷盗官钱”o没料想唐仲友与宰相王淮是同乡又是亲戚,王淮隐瞒奏章不让皇上知道。后来见朱熹不徇私情抓住不放,只好呈上。孝宗命宰相等详细调查。朱熹接到诏书,又上了6次奏章弹劾唐仲友。王淮不得已,便收回派唐仲友到江西做提刑的新任命,转授给朱熹。朱熹愤然推辞不受。王淮便指使人上书抨击理学,斥其为“伪学”。于是皇上下诏差朱熹去主管台州崇道观,然后主管云台观、鸿庆宫。

   淳熙十四年(1187年),朱熹出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管理赣州、江州一带的司法、刑狱、监察、农事等方面的事务。王淮不久被罢免宰相,理学重新得势。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出任福建漳州知州。当时漳州土地兼并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却没有随地一起划归地主,致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加沉重的剥削。为此,朱熹提出“经界”,即核实田亩,随地纳税。这一建议将减轻农民负担,但是朝中官员绝大部分在家乡都占有大量田地,他们纷纷阻挠破坏。在漳州任职期间,为增加生活资料产品,朱熹还提出了“足食之本在农”的主张,强调州、县官吏要以“劝农为职”。他在《劝农文》中具体地提出了不误农时、改造土壤、兴修水利、保护耕牛、多种经营、奖励垦荒、井田新制等具体措施,他的这些以农为本的农耕思想,成为其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他试图按人口占有土地、土地不得买卖的主张,以及种种试图消除现实社会矛盾的探索都未能实现。“经界”也未能推行。朱熹愤怒不已,辞职离去以示抗议。

   绍熙四年(1193年),朝廷任命朱熹为潭州知州、荆湖南路安抚使。朱熹反复推辞,拖到次年2月,朱熹再次上状辞免时,皇上不耐烦了,发来圣旨谢‘长沙巨屏,得贤为重,往祗成命,毋执谦辞,可依已降指挥,疾速之任”。当时瑶民在辰州、邵州、武冈一带起义,震动朝廷。朱熹担心事态蔓延不可收拾,只好拜命上任。朱熹派蓿逶瑶语诸熟瑶性的使者前往瑶洞,讲清利害,终于迫使瑶洞大王蒲采失下山投降。同时整治兵备,又主持修复了岳麓书院,使之成为朱熹等学者传播理学的场所。

   绍熙五年(1194年),宁宗赵扩继位为帝。朱熹得到宰相赵汝愚的推荐,当上焕章阁侍制兼侍讲。每逢双日,早晚两次进宫,向皇帝宣讲《大学》等儒家经典。还借机面陈有关振肃纪纲、停止修葺东宫以慰流离饥饿的难民等谏言。宁宗极为不满,免去朱熹侍讲职位并驱出朝廷。朱熹担任侍讲仅46天。

   第二年(1195年),朱熹在朝廷的支持者赵汝愚被罢相位贬死衡州,攻击朱熹及其理学的奏章随之也愈来愈耸人听闻,理学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学生被斥为“伪徒”,有的还说朱熹他们是“伪党”、“逆党”。宁宗一改旧态,诏命凡是推荐做官的,一律不取“伪学”之士。

   庆元六年(1200年),朱熹在家中忧愤而死,享年71岁。临死前,他还在桌前修改《大学·诚意章》,可见他是如何矢志于树立自己的理学,然而生前终未如愿。

   朱熹著作很多,他所著的《四书集注》,明清两代朝廷指定为知识分子必读的教科书,他的注解,被认定是正统观点的标准答案。他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一生写诗作文,整理文学书籍,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诗文作品和文学研究专著。据统计,朱熹诗文创作50多年,存诗词达1150余首这在宋代诗家中也算得上较多的一个。朱熹在文学批评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他主张文与道统一,认为好文章都是从道中自然流出,明白晓畅,而不是“恁地著力’做出来的。

   朱熹在自然科学领域也颇有建树。他提出的宇宙结构论、宇宙演化论和关于天文学、气象学的理论都不无创见性和科学性,他的自然科学思想以及他对自然科学提出的精辟见解,是很宝贵的。

   朱熹针对南宋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在赋税、货币、农耕、土地、消费等方面仪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学说.加财政方面的“开源节流”说、农耕方面时‘以农为本’锐、消费方面时‘贫富合礼’锐,这些学说和经济思想对后世也颇有影响力。

   朱熹生前对婺源不胜怀念,在给亲友的诗文信件中,多次表露其思乡之情,他诗赠内弟程洵道:“故家归来云树长,向来辛苦梦家乡。”他的另一首诗《对月思故山》,借景抒情,笔调明快,分外感人。诗曰:

    沉沉新秋夜,凉月满荆扉。

    露泫凝余彩,川明澄素晖。

    中林竹树映,疏星河汉稀。

   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日归?

咨询手机:13767339526 订房咨询:13320135600 咨询 Q Q:228849649 邮箱:wydf1973@163.com
版权所有 © 2011-2012 婺源游 www.wuyuanyou.com 备案号:赣ICP备12004400号-1技术支持: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