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傩之后春连天-婺源游记-婺源自助游
您当前位置:婺源自助游 >> 婺源故事 >> 婺源游记 >> 浏览文章

舞傩之后春连天

舞傩之后春连天20127873062517

作者:洪忠佩2016-02-13 19:58:09 文章被浏览: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天刚蒙蒙亮,近或远的村落,以及空旷的田野还没有醒来,长径村舞傩的人就开始忙碌开了。那咚锵咚锵咚咚锵的鼓点,是对舞傩的一种召唤,在傩旗的引领下,踩着锣鼓的节奏,借助“开山斧”的锋芒,打开了乡村春天的窗口。于是,粉墙黛瓦的婺源乡村,在古朴神秘的气息里开始萌生鲜活的民间色彩。

  仿佛是傩舞叙事的开篇,从腊月的二十四开始,舞傩的村人就摆起供桌,敲起锣鼓,请出傩神,跳起傩舞,进行祈福闹春。鼓声里,舞步中,仿佛有瓦楞间雨水滴落的声音,种子发芽破土的声音,绿叶伸展的声音,花开次第的声音,还有虫鸣鸟语在风中传送,宛如一场乡村田园春声合唱的序曲。在冬与春交接的日子里,婺源民间用激情点燃的引线,让炮竹(鞭炮)的声音尽情释放,迎接傩的震撼出场。或威武,或狰狞,或憨态的傩面,成了傩在婺源民间的神秘化身。一个傩班,闹起一个或数个村庄迎春的意象。倘若婺源历史上“三十六傩舞,七十二狮班”共同演绎,我无法想象乡村迎来的春天,又是何等的宏大与盛况?

  藏身于五株山皱褶间的长径村,是婺源傩文化的保护小区。祭神与安庆,是傩舞历史上的路径。追随着傩舞跳动的舞步,我曾数次走进秋口镇长径村。南唐时建村的长径,早在明代初叶就有傩班外出表演的记载。长径村庄的兴衰,仿佛是与傩连在一起的,却也无法走出时光的遮蔽与消融。傩庙、傩画,己坍塌散佚在历史的风雨中。“八十大王”等四个傩面,是长径村傩舞久远历史的印证,也是村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振坤舍身收藏的遗存。胡振坤自小随父跟着傩班学习跳傩舞,后来加入本村的驱傩神班。他一生为傩舞的记忆活着,五年前也成了婺源傩舞的记忆……在长径,经年随着村前一条清溪流淌的,还有《开天辟地》《刘海戏金蟾》《后羿射日》《孟姜女送寒衣》《魁星点斗》《舞仙鹤》《耘田》等二十多个原生态的傩舞节目,并以民间传承的文化景象,吸引着专家学者阅读的目光。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长径傩舞的神秘与风采,我很难用文字去解开这隐藏在山野村落的文化密码。傩,对于长径的村民而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命与大地与自然交流的载体,还有原始的图腾崇拜。傩舞之中,每一个动作的力度,甚至服饰道具的色彩,都透着民间的朴拙。他们年复一年地沉湎其中,每一招每一式都源自师传,他们知道跳,知道舞,懂得对大地自然的敬畏,只要会意,却无需更多的诠释。

  像民间土壤在山水大地沉淀的发酵,傩在婺源民间植入了春的种子。在舞动的激情中,让春破壳而出,处处呈现农耕文化的意象。傩舞节目,既有反映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的《开天辟地》《太阳射月》《孟姜女送寒衣》,又有模仿动物习性的《舞仙鹤》《猴子捉虱》,还有模仿农耕狩猎的《耘田》《捉鸟》等等。舞傩的道具,除了傩面、衣饰,大多是村民的生活用具,比如笊篱、晒盘、木椅、木棍……村民答谢舞者的也是一小碟黄豆、芝麻、大米、茶叶。舞傩闹春,寄予了农耕的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国富民强的祈愿。

  从正月初二开始,长径村涌动着民间的本质与生动,村民跳起傩舞,闹起新春,祈福纳祥。村前的土坦上,人头攒动,充满浓浓的民俗氛围。我的正前方摆着一个竹篾编织的竹箱,正面号着“长径村驱傩舞”等字样,箱里装着各式傩面。随着傩旗飘扬,锣鼓阵阵,无论舞者还是观众,都仿佛进入了时空的穿越,抑或神秘的体验。舞者身穿蟒袍彩裤,头戴傩面,脚穿布鞋,以《开天辟地》开场,威武、勇猛,表现出盘古开创乾坤的英雄气概;《丞相操兵》,再现了秦朝丞相李斯带兵操练的情景,鼓乐铿锵、舞姿豪放,古朴而夸张;《孟姜女送寒衣》中的“妮行步”,优美、典雅;《打松鼠》中的“斗指棍”,刚劲、简练……犹如电光火石,《追王》的出场,给我带入了一个奇幻的境地。铳响锣鸣,药炉引路,“八十大王”手舞开山斧,如策马狂奔,观者追随其后,过桥穿巷,一路浩浩荡荡。而背景呢,是溪流、田园,以及斑驳的墙体。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追上“八十大王”就有个讲究,让开山斧在头上撇几下,据说能够驱邪祈福,预示健康长寿好运连连。这样的祈愿与祝福,都蕴含在《追王》一唱众和的唱彩之中:“伏羲,说财大旺,新春以来,重出中堂,和合喜神,八十大王来收场。一年四季,添进人丁,广进财粮……种起五谷,五谷丰登……”

  每年的正月,我追随舞傩的鼓点与人流,赴一场春天的秘约。

 

咨询手机:13767339526 订房咨询:13320135600 咨询 Q Q:228849649 邮箱:wydf1973@163.com
版权所有 © 2011-2012 婺源游 www.wuyuanyou.com 备案号:赣ICP备12004400号-1技术支持: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