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文公庙历史小记-婺源岁月-婺源自助游
您当前位置:婺源自助游 >> 婺源故事 >> 婺源岁月 >> 浏览文章

婺源文公庙历史小记

婺源文公庙历史小记20127826465069

作者:胡灶保2015-07-19 23:05:10 文章被浏览: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婺源是朱熹故里,解放前婺源文公庙是祭祀朱夫子的场所,是婺源人都知的,但婺源文公庙是何如始建及其历史,却不容忘记。
  元统二年(1334 年),于文传任婺源知州。于文传是姑苏人,进士出身。上任之前,省宪嘱咐他到婺源要尽快处理朱熹祖业纠纷。于文传从政向来秉公不阿,他处理这场久拖未决的纠纷,既不烦躁,也未采用剧烈的动作,问清案情,一举将朱家祖居地追回。涉案人一一听从裁决。朱熹祖居终于归还了!人们闻讯,都非常喜悦。

  接着,于文传又为朱熹家族做了一件大好事。他仿效古思想家颜回、孟轲家乡请旨建家庙的先例,向朝廷奏本,说婺源“文公阙里”却没有徽国文公的家庙,请求朝廷准许在婺源朱熹故居遗址上建立家庙,这样既能让朱熹祖业长久传下去,又可以按照礼制提高祭祀的规格,扩大影响。在婺源建立徽国文公庙的请求,很快获得朝廷的批准。

  圣旨颁发后,于文传立即买下朱熹故居四周的土地,扩大了家庙的规模。州官汪镐更是鼎力协助家庙的筹办兴建。汪镐,字景周,婺源人。他说:“当年婺源建晦庵书院,都是我们婺源人的祖辈父辈出的力,今天复地建文公庙,也是我们的愿望,更应竭尽全力。”于是四处奔走,筹措材料,搬迁居民,设计施工,不辞辛劳,而且费用多由他出。

  文公庙于后至元年(1335 年)竣工。家庙落成了,但祭田仍没着落,也就是日后家庙祭祀所需的费用仍是个缺口。于是汪镐又出资买了 30 亩水田,全部捐作祭田,以每年的田租供家庙祭祀用。

  时任婺源州同知的李祁,组织人对朱熹家原来的旧田进行核实,然后召集现在田主商议,约定这些田地的三分之二有偿赎买,三分之一则随同归还。歙县人鲍文学根据父亲鲍鲁卿的遗愿,卖掉部分田地和木材山,将所获的一万伍仟缗钱全部捐出,赎回了朱家的旧田。

  为避免朱家祖业再出现疏于管理的情况,于文传又向朝廷报告,请求允许福建建阳的朱熹后裔回婺源管理家庙。报告又获批准。后至元二年(1336 年),朱熹五世孙朱勋奉朝廷指派,携带次子朱域、三子朱境回祖居婺源掌管家庙祀事。自此以后,朱熹后裔的这一脉世世代代居住婺源,并相继掌管祠事。

  此后,文公庙或遭兵燹、或遭火灾,多次毁损又多次重建。文公庙初建址在城南明道坊,明代四次灾后都在原址重建,到了清雍正年间文公庙再一次遭火灾后,考虑原址多次遭受火灾祸害,新文公庙便移到东门旧察院地基上兴建。祠庙仍循原来的规模、原来的式样,文庙前仍耸立五座牌坊: 中为“文公阙里”坊,左右两侧分别为“修德”坊、“凝道”坊、“景星庆云”坊、“泰山乔岳”坊。庙后仍奉韦斋祠(又称献靖公祠)。乾隆年间,在韦斋祠的东侧增立追远祠、报功祠,以祭祀一世祖茶院公和有功于文庙建设的历代前贤。

 

咨询手机:13767339526 订房咨询:13320135600 咨询 Q Q:228849649 邮箱:wydf1973@163.com
版权所有 © 2011-2012 婺源游 www.wuyuanyou.com 备案号:赣ICP备12004400号-1技术支持: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