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徽剧-乡土婺源-婺源自助游
您当前位置:婺源自助游 >> 婺源故事 >> 乡土婺源 >> 浏览文章

婺源徽剧

婺源徽剧20124875750913

作者:张瑾 郑大中2012-02-07 10:23:53 文章被浏览:文章来源:互联网

           婺源徽剧,婺源县徽剧团目前是全国唯一的徽剧团。已被列为首批非物质“国宝”。可这一“国宝”级表演艺术,却仍然在沉睡之中。谁来唤醒沉睡在闺房的婺源徽剧?
  一、雅俗共赏的艺术
  明清时期,徽商们发达起来后,竞玩声色。许多富商官绅都蓄养戏班,各地戏班艺人也都纷纷来向富商官绅献艺。于是,在融合南戏诸腔,北方梆子和徽州本地花腔杂调的基础上,形成了徽剧。因为徽商走到哪里,婺源徽剧就传播哪里,所以,徽剧不仅为清代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影响过其它地方剧种的形成,对中国戏曲发展史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
  婺源徽剧是一个富有特色、流传广泛的徽剧剧种。其声腔以弋阳腔、高拨子为底子,吸收了目连戏的高腔、下江调,并吸纳了赣剧的南词和婺源民间小调,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婺源徽调。其表演技法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并通过动作和神情予以外化;还特别讲究身段、亮相的造型,让人产生一种雕塑美的感觉;艺人继承了目连戏武技高超的传统本领,形成婺源徽戏剽悍粗犷的风格。其剧目通俗易懂,结构简练,动作性强,“戏”的成分浓,雅俗共赏。
  二、曾经红火四百年
  婺源徽剧,曾经红火过400多年。既有皖南特色又有浓郁婺源地方韵味的婺源徽剧,曾盛行一时。组班于清代中叶的“新阳春”、“新鸿春”、“新长春”等婺源艺班,活跃在大江南北,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据记载,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弘历皇帝过80大寿,调集徽剧戏班入京祝寿,婺源徽剧班就是其中一个,引起轰动效应,此后“四大徽班”进京,取代了当时主宰北京的秦腔地位,并最终产生了京剧。
  建国后,婺源县成立了婺源徽剧团,挖掘和收集了传统剧目《昭君和番》、《斩经堂》、《水淹七军》、《扈家庄》、《百花赠剑》、《盗令三挡》、《北河祭旗》等400余出,整理曲牌800多首、脸谱50多个,同时还创作了大量品格高雅、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为繁荣婺源文艺事业做出贡献。1959年,婺源徽剧团以徽剧《汾和湾》参加古老剧种赴京汇报演出,受到高度评价。到了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婺源徽剧仍然红火得很。逢年过节,各地抢着请剧团去演出。
  三、复兴的希望在哪里
  曾几何时,婺源县徽剧团只剩下一块招牌了。剧院多年前被火烧了后,卖给了木材加工厂,留下一个前厅,也租给别人开了家舞厅。以前,在计划经济时代,县财政每年都拨给剧团一些专款,每年安排剧团六十场的农村演出任务。包产到户后,无人组织演出。作为观众主体的农村青年也都纷纷外出打工了,没有了观众,剧团也就无法演出,演员们便纷纷自谋出路,一般营业性的筹资的徽剧演出搞不起来,剧团难以生存。因此,婺源县徽剧团现在只剩下一块招牌。
  现在婺源旅游红红火火,婺源徽剧似乎有了被唤醒的希望。县徽剧团常常有演出任务,徽剧团长就得四处找人、借人,演员们纷纷从各自单位回到剧团,张罗排练,演出结束,众人散去。看到这惨淡经营的情景,我们不得不为婺源徽剧的前景深深担忧。曾经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起承前启后作用的徽剧现在就没有复兴的希望了吗?
  为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大做强旅游品牌、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需要,徽剧团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招兵买马”,组织了几十个人,并挖掘和收集了一些传统剧目。其实,婺源徽剧的复兴是大有希望的。婺源旅游需要文化品牌,婺源的发展需要文化品牌,也需要这个国家级文化遗产,这就是希望。

    

咨询手机:13767339526 订房咨询:13320135600 咨询 Q Q:228849649 邮箱:wydf1973@163.com
版权所有 © 2011-2012 婺源游 www.wuyuanyou.com 备案号:赣ICP备12004400号-1技术支持: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