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心路到对坞(1)-乡土婺源-婺源自助游
您当前位置:婺源自助游 >> 婺源故事 >> 乡土婺源 >> 浏览文章

八十年心路到对坞(1)

八十年心路到对坞(1)20124875750913

作者:汪发林2018-01-28 20:28:59 文章被浏览: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我的老家段莘晓庄仕村,是婺源最偏远的小山村之一,就窝在巍峨的五龙山脚下,20世纪八十年代最繁盛时,也只有20来户120多人。仕村是个汪姓乡村聚落,之所以称“仕”,传说是祖上有人在京城做过大官,想必就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著名文学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湖州知州的汪藻吧?“江南二宝,胡伸汪藻”说的可是我祖上的荣耀呢!

  小时候常听父亲和村里老辈人说祖辈的传说故事,什么曹门海口呀,曹门对坞呀,还有“八幅罗裙遮海口,一根红棍破曹门”呀等等。父亲说,民国二十七年,他和村里的兴太、友三、元仁一起,去对坞汪氏宗祠“中和堂”参与修谱,由国民党中央委员汪守珍主修,修了三年才修成。他说,截稿当晚,桌子底下有一班鬼魂终夜惨叫,因为宗谱把他们遗漏了;上不了宗谱,他们就永远是无处皈依的孤魂野鬼!

  宗谱修成后,为了防止异姓他族路上劫谱,父亲把领到的两套《磻溪汪氏宗谱》打作一个大包袱,连夜急行八十里背回村里。过了几天,再择吉日,在两个空谱箱里装上几把火锨、火叉,盖上红布,敲锣打鼓送回仕村。

  第二年(1940),人口不上百的仕村,居然聚集众力,建成村里的汪氏分祠(俗称“厅屋”)“敦伦堂”,还庄重挂上汪守珍题写并赠送的匾额。这在抗日战争那样的纷烦乱世,简直是个奇迹!几十年后,父亲仍然能把当年祠堂里的所有对联倒背如流!可惜我那时还没有真正懂事,不知道依据父亲背诵笔录下来,因而成为永远的遗憾。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村里的汪某生是造反派头子,当上大队民兵营长,他带领数十名红卫兵到我家查抄宗谱。父亲涎着脸跟他商量:村里两套谱,留下一套,抄走一套,行吗?遭到严辞拒绝。父亲急中生智,爬上阁楼搬谱箱时,抽出事关全村的“谱头”一本藏在炉灰里,其他的则被汪某生抄走。他随即在村头当着大伙儿的面,把两套汪氏宗谱一把火烧了。后来,父亲哽咽着对我说,烧谱时他怎么也不敢看,胸口仿佛有万箭穿心,痛了一个多月。

  1991年,因为晓庄建电站,仕村和外村、上村一起整体搬迁,一户两户地分散到全县各地。仕村被一片浩渺的碧水彻底淹没,我家老屋、村里敦伦堂、村前小木桥、村边水口林等等永远消失。从此,我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一人无家可归的人,那还叫人吗?一个不知道来处的人,他还有自己的前路吗?“父母在时,人生尚有来处”;家乡不存,哪里才是我的归途?于是,寻访家族血脉的家乡,就成了我数十年漂泊后,埋藏在心底最强烈的渴望,它就像基因一样在我的血液里闹腾得慌。

咨询手机:13767339526 订房咨询:13320135600 咨询 Q Q:228849649 邮箱:wydf1973@163.com
版权所有 © 2011-2012 婺源游 www.wuyuanyou.com 备案号:赣ICP备12004400号-1技术支持: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