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佛教历史沿革及主要寺庵和名僧(1)-婺源周边景点旅游攻略-婺源自助游
您当前位置:婺源自助游 >> 旅游攻略 >> 婺源周边景点旅游攻略 >> 浏览文章

黄山佛教历史沿革及主要寺庵和名僧(1)

黄山佛教历史沿革及主要寺庵和名僧(1)20124144731983

作者:佚名2017-05-02 20:34:53 文章被浏览:文章来源:黄山志

   据《黄山图经》记载,佛教早在南朝刘宋间就传入黄山,历代先后修建寺庵近百座。寺庙之中,祥符寺、慈光寺、翠微寺和掷钵禅院,号称黄山“四大丛林”。其它寺庵规模较小,甚至仅有茅屋竹篱,最小者如定空室,仅有一席之地。黄山历代释徒中,能诗善画者多,著名的有:唐代岛云,明代海能、弘智、音可、元则、王寅,清代大均、大涵、檗庵、渐江、雪庄等,都有作品传世。

  黄山寺庙中所奉菩萨有所不同,文殊院以南,紫云庵、慈光寺等,僧人多是普门和尚的门徒,以文殊菩萨为主座;文殊院以北,狮子林、云谷寺、神仙洞诸刹,僧人多是一乘和尚的门徒,以观音菩萨为主座;翠微寺僧,都是麻衣和尚的门徒,奉地藏王为主座;光明项上的普贤院,则奉大行普贤菩萨为主座。旧时朝山香客,多由九华山来,往齐云山去;或取道太平,经焦村上钓桥庵,越汤岭至汤泉,自紫云庵、慈光寺至文殊院。以慈光寺、紫云庵两处香火较盛。黄山佛教至清末衰落,仅留下几座寺宇。

  沿革

  旧山志传记,南朝宋元嘉(424——453)间,曾有“东国僧”在钵盂峰下建新罗庵。当时黄山尚属未被开发的处女地。至唐宋时,寺庙逐渐增多。唐开元十八年(731),洛阳志满和尚在汤泉结茅,随后在白龙潭上桃花涧建汤院。中和二年(882),天竺(今印度)僧包西来,在翠微峰下建翠微寺。据不完全统计,唐末时共有寺庙19座。其中受朝廷赐额的有祥符寺、翠微寺、福固寺、新兴寺、兰若寺、芗林寺、重兴寺等7座。在元以后的两百年中,仅建小庵3座,而唐宋时期的不少寺庙,又因年久失修而荒废。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普门和尚入山,创建法海禅院后,得到万历帝和皇太后的厚赐,建成雄伟的“护国慈光寺”。这是佛教在黄山的鼎盛时期。

  黄山的佛教至清代日趋衰落。究其原因,一是战争破坏。咸丰三年(1853)以后,曾国藩率领湘军镇压太平军,皖南地区战火频仍,寺观被焚烧,破坏很严重。如福固寺、翠微寺、松谷寺、大悲院、狮子林、继竺庵、东固寺、洋湖寺、横坑庵等,都在这时毁于兵火。民国《黄山指南》记载,“自咸同兵燹以至清末,共五十余年,寥落不堪言状”。二是经济困难。黄山地僻道险,香客不多,布施有限。僧人生活清苦,逐渐流散,寺庙失修,相继倒毁。如喝石居、旃禅林、万笏林、皮蓬等都先后荒废。三是水火灾害。明崇祯十年(1637),文殊院火毁,重建后,又遭焚毁。清乾隆二年(1737)一场大火,慈光寺大部分化为灰烬。宣统三年 (1911),云谷寺又毁于大火。山洪破坏,也很严重。如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一场洪水,淹没翠微寺;清乾隆五年(1741),山洪暴发,祥符寺全部冲毁,成为废墟。至清末民初,黄山仅存有狮子林、钓桥庵等小庙僧舍,另有重新修建的翠微寺和慈光寺、云谷寺的部分建筑。民国(1912)以后,曾先后建过半山寺、紫云庵、隐泉茅蓬,始信茅蓬、清凉顶等几处寺庙。到1949年,全山僧人不足10名。此后不久,黄山景区内基本上已没有宗教活动,寺庙除慈光寺、松谷庵等几座历经整修外,其余仅仅作为地名而留存下来。

咨询手机:13767339526 订房咨询:13320135600 咨询 Q Q:228849649 邮箱:wydf1973@163.com
版权所有 © 2011-2012 婺源游 www.wuyuanyou.com 备案号:赣ICP备12004400号-1技术支持: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