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名人——南宋文学家朱松(2)-乡土婺源-婺源自助游
您当前位置:婺源自助游 >> 婺源故事 >> 乡土婺源 >> 浏览文章

婺源名人——南宋文学家朱松(2)

婺源名人——南宋文学家朱松(2)20124875750913

作者:胡兆保2016-08-15 20:20:50 文章被浏览: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官运坎坷,主战丢了乌纱帽


  绍兴二年(1132 年),朱松调到泉州一个叫石井镇的地方任监税官,郁郁不得志,经常向名公大臣写信陈述抗敌的良策。监察御史、福建路抚喻使胡世将巡视东南,朱松谒见之后写信说:“听说陕西之师频频传来捷报,我想如果能继续以重兵打通荆、襄,沿汉、沔进逼兴元,控制五路,向东以收复中原,那么一年就可平定关、陕,两年收复大梁,不出四五年天下就能克复了。今天如果不移师建康北争荆淮,那就是前不能有尺寸之利,后又无据地保以为安,因此,不取关中,中原不可复; 不取荆淮,东南不可保。”朱松还写信给福州知州张守、翰林学士綦学礼、温州知州程迈,反复陈献抗击金兵恢复中原之计。
  绍兴四年(1134 年),朱松经泉州知州谢克家和綦崇礼的推荐,进了京城。上京之前,他把家小安置在尤溪,送朱熹入学时还作送学诗,说:“故乡无厚业,旧箧有残书,夜寝灯迟灭,晨兴发早梳。”还说“成家全赖汝,逝此莫踌躇”,期盼朱熹依靠自己的努力,刻苦读书自成人。
  朱松进京应试史馆职位,试题是策论“中兴事业之难易后先”,这也是朱松经常思考的问题。他答道:“自古谋国有得失,而成功无难易”,只有顺人心,任贤才,正纲纪,天下的事情就没有什么难的。他出入古今,纵横辩说,高宗赵构阅后给以嘉奖,授朱松为秘书省正字。但不久朱松母亲病故,因要回政和县守丧而没去上任。
  三年后,生活拮据的朱松再次应诏入京。这时,高宗在广大军民的压力下,决定进军建康(治今南京)以向北收复中原。为坚定朝廷抗敌中兴的信心,朱松在高宗接见时又坦言说:“要图谋中兴大业,应当申明纪律,崇奖节义,以民心为基本,以忠良为腹心。古时的中兴之君,可效法东汉光武帝,而以东晋元帝、唐肃宗为戒。光武帝身系大业辛劳不怠,而元帝东渡时赏刑不利,导致疆臣飞扬跋扈,晋室一直难以振兴; 肃宗虽恢复两都城,却急于罢兵,不能取河北,功烈不终。”赵构对朱松的这些话还比较满意,命其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年,淮西都统郦琼叛变,挟带 4万守军投敌。赵构闻讯慌了手脚,要将两淮的全部守军全部撤到建康。朱松与史馆同僚又上奏皇上,说淮南肥西是东南屏障,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今日淮南全部在我们掌握之中,如果轻易撤出,敌人恰好乘机长驱直入,那么建康即使有十万人马也难以守卫。再说淮南百姓有何罪?无故抛下他们,将失去人心,后患无穷。第二年,朱松任著作佐郎,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入史院参与编修《哲宗皇帝实录》。该书 150 卷,考证精密,议论直笔无隐,朱松付出了很大精力。实录编成,朱松升尚书司勋员外郎。
  南宋政权建立以后,朝廷中主战派和求和派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绍兴八年(1138 年),时任宰相的秦桧公然提出要向金国屈辱求和。朱松坚决反对议和,与馆中其他大臣一起联名上书,说:“夷狄无义,狼子野心由来已久,他们以 ‘和’ 字欺骗我们,掳覆我王室,松弛我边防,搜刮我财富,解体我将帅,懈缓我靖康之仇,消灭我恢复中原的希望,我们怎么至今还不醒悟!”这封给皇上的奏章,言辞激烈,语气昂扬,还说:“中原故地版图何在?陛下怎能不顾祖宗社稷之重托,侥幸去与敌议和?如果让敌人的阴谋得逞,那么江南将不可避免要遭蹂躏,如同伪政权刘豫被废的下场也就为期不远了。”但高宗赵构根本无视主战派的强烈反对,仍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和议条约。朱松又上书论和议善后事宜,要求朝廷恢复武举,储备将帅人才,千万不可麻痹大意。秦桧早就窝了一肚子火,指使其党羽弹劾刚任吏部员外郎的朱松,给他戴上“心有情异,傲物自贤”的罪名,降职放到江西饶州任知州。
  朱松愤怒不已,不愿出任,后来得到一个祠职(领一半薪俸,无须到任的闲官),便返回了福建。

咨询手机:13767339526 订房咨询:13320135600 咨询 Q Q:228849649 邮箱:wydf1973@163.com
版权所有 © 2011-2012 婺源游 www.wuyuanyou.com 备案号:赣ICP备12004400号-1技术支持:三人行网络